第455页_今穿古之小大夫
笔趣阁 > 今穿古之小大夫 > 第455页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55页

  这三位都是从元朝活到明朝,横跨了两个朝代的老人,他们经历过的事情数不胜数,最是能切身体会。

  那年北元残部退守草原,路过我们村子的一队人马,抢了我们过冬的粮食,盐巴和猪牛等,甚至还抢了几个大姑娘小媳妇,那几个都是刚烈的,直接就她们的血染红了老少爷们的眼睛,大家拿着锄头、耙子,跟他们拼命,我那可怜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妇儿,还有老二一家,全都没了啊

  还是官兵们来了,打死了那群强盗!可是人死不能复生,我家里后来又有事情,现如今啊,就我跟我的孙子俩相依为命了,要是我有儿子,老头子死了,孙子不让儿子给我摔盆,我死了也不瞑目啊

  穆老爷子,您别别,保重身体要紧!李永江红着眼睛安慰穆老爷子。

  他是富贵过的人,也是打过仗的人,虽然是后勤,但是也知道将士们的艰辛。

  不管自己怎么闹腾,新帝也不应该不顾边防将士们的死话,万一粮草补给不及时,外敌攻来。后果简直不堪想象

  既然如此,小大夫,你是个能耐人,我们都很敬佩,若是能帮得上忙,你尽管开口!冯大力作为九河镇的镇长,冯老爷子又是他亲爷爷,冯老爷子的话,足以代表冯大力的意思了。

  冯老爷子,您也是支持王爷的吗?文景辉其实最主要的是争得他们的支持,他们不用上前线,只要做好后勤工作就行。

  他不贪,整个县城他指挥不动,也没那么大的心力,只要九河镇和它辖下的村庄能配合一二,他就有把握稳定后方。

  目前最主要的是,空间里有粮食和药材,被褥和帐篷他这几年没少积攒,缺的是运送的人手。

  常青商会的人如今忙得团团转,他就另辟捷径,直接以大家伙儿的名义,劳军

  这份功劳将来平分到镇子和各个村子的头上,也能给这块风水宝地一十庇护。

  既能体现燕王是民心所向,也能分担一下他身上的注意力。

  王爷,也是迫不得已啊!作为燕王治下的百姓,宋老爷子对燕王可是很佩服的,觉得小大夫说的在理,燕王殿下,比当今新帝可要好多了,起码没自毁长城。

  文里长,我们九河镇的人,都支持燕王殿下!冯大力人高马大,声音也大,他这一嗓子,在祠堂里,都带回音了。

  花草村也一样。刘里长可眼界远着呢,岗子村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,全都是文景辉一手促成的,跟着他走,保证没错。

  第061章纪纲献策

  这有人同意,自然就有人犹豫,他们倒是聪明,也不说反对的话,这个时候谁敢说不支持燕王?只是不出声。

  文景辉自然注意到了。

  其实,这也是人之常情,一般打仗的时候,若是需要民众出东西,那肯定就是粮食了。

  这个时候的人,自己都吃不饱,哪里能乐意给出去

  既然大家都同意,那么学生就却之不恭,以后劳军所需,并不会让大家全出,意思意思就行了。只是要麻烦各位送粮或者做棉被等物品。文景辉就先把话说清楚。

  不要粮食?三合村的里长立刻就出声了。

  不是不要,而是大家表个态,一家一袋绿豆、红豆、大豆什么的,送给燕王殿下,表示大家都支持他。王爷的心,也是苦的啊!他也想有人能理解他,我们都是他封地上的子民,新帝失德,奸佞当道,王爷是为了我们才起靖难,清君侧,我们没别的东西能拿得出手,也就一点心意。一点不要是不可能的,但是要的少,捐赠多少全看自己。

  到时候自己送去,也能振奋军心。

  文景辉记得邱报上提到过,建文帝早已在征军粮。

  征,是强制执行;而捐,则是自助自发。到时候又是一番对比,就不信了,舆论上还不能偏颇燕王一些

  文景辉收到了各个村子送来的杂粮,但凡是能吃的,基本上都送了一些,有人心眼活泛,并不拘于只送粮食,盐巴什么的也捐赠了一些。

  文景辉让小林将收到的每一笔捐赠,在暗地里都做了记录。

  先生,你不会想抓着他们的把柄吧?小林看着厚厚一摞花名册,上头连捐赠了一罐咸菜都有记载,写着是哪个村子哪个家的谁谁谁捐赠。

  这日后自有用处,好好记录啊!文景辉笑眯眯的看着四十多车的东西。

  这里村民们劳军捐赠的也才十车的杂粮,剩下的都是文景辉找人以外头收购到的粮食的名义拉回来的。

  七月二十四日,朱棣亲自率兵增援前锋军。

  七月二十七,为防止大宁军队反扑松亭关,进而进攻北平府,燕王带人直接坐镇松亭关。

  刘家口是个险关,武大他们一路用炸弹开路,手里头的炸弹不够炸开刘家口,强攻险关是不可能的,刘家口能跟松亭关齐名,防御不是一般的稳固。

  纪纲献策燕王,不如用反间计使宁军内讧

  刘真等人知道宋忠兵败怀来后,退守刘家口,拒不出战。

  三员主将中,刘真年老力衰,又缺乏计谋,尚且不足为虑;陈亨是宁王的老部下,是个老油条,左右逢源;只有卜万英勇善战,是我军一大阻碍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3bqg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3bq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