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 商券火了_奄遗在明
笔趣阁 > 奄遗在明 > 第30章 商券火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0章 商券火了

  秦邦差人先到闽浙南直隶三地,去青楼、画舫、教司坊等处,寻求合作,把这些地方变成商券代售点,每卖多少,约定分利几何,现银现结。

  老鸨们自然是愿意做这些事,毕竟是额外的一大块收入,老鸨们又把任务层层分解到姑娘手里,除了和姑娘们分利,每月的销冠还有额外的奖励。

  画舫、教司坊又比青楼高一个等级,光靠游说他们自然不能打动他们购买,秦邦找了几人,置办了高级行装,打扮的人模人样,出入其中,这几人又懂些诗词歌赋,没多久就成了“文青领袖”,所到之处,他们的言行便被人奉为圭臬,在吟诗作对、寻花问柳的时候,常常谈及十四行商券,并从怀中掏出一把商券,说:“有此商券,从此可做自由仙了!”一些人好奇,纷纷打听。那几人却说,现在商券紧俏,并不好买,你若是也想得一笔横财,我倒是可以帮你留意,找些门路帮你购得。

  关于皇后也买了商券的事情,自然不能印刷出来,更不能弄个类似“易拉宝”的东西挂在门口,要是被文官看到,自然要长篇大论了,什么“人心不古、世风日下、铜臭弥漫,有辱国体,此风不刹,遗祸千年,若不禁止,以死相谏”等话了,要是这样的话,必然会带来很大的麻烦。

  所以秦邦让容若桃组织人员写了套话术,关于购买商券之事,只能口口相传。结果大街小巷里传的风言风语,很快就出现了如下的一幕:

  我家的舅舅在京城当差,听说方皇后买了10万两宁波十四行的商券。

  我姨娘的兄弟在宫里当公公,皇后的贴身丫鬟说,皇后买了50万两十四行的商券

  我七舅姥爷伺候当朝首辅的,皇上都买了300万两十四行的商券

  我表哥的朋友他爸,卖了京城的房子,拿了钱都去买了十四行的商券。

  一些儿童还唱起来了歌谣:盛世古董,乱世黄金,永世商券,你拍一,我拍一,买了商券真得意;你拍二,我拍二,有了商券好娶妻;你拍三,我拍三,挣钱容易不用慌。

  甚至还有人义务开了讲解班,题目是:如何通过十四行商券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。

  听课费每人交2两银子。

  跟随我的人,我让他挣个100万!

  听懂掌声!

  讲解班的老师自己倒没有购买商券,倒是听课费收到了手软,每堂课是场场爆满。

  这个讲课班,很快就内卷起来,更多的老师出现了,有一位姓罗的老师,还准备了三万字的跨年演讲,大篇幅的内容都是讲如何倒买倒卖十四行商券获取收益,从而让自己能够三十岁就能退下来养老。

  由于老师太多了,听课费越收越少,只有几个初出道的还能挣到钱,剩下的人都连汤也喝不上了。

  有一位翟老师反其道而行之,天天骂十四行商券是骗子,那些厌倦十四行过度宣传的人们都跑去他那听课去了,翟老师除了收听课费外,还卖高仿名人字画给他们,倒也赚了不少钱。

  秦邦只是希望青楼的女子们告诉恩客,皇后也买了十四行的商券就行,不必去夸大其词。

  秦邦只是想实实在在地做点事,从没有动过诈骗别人或欺骗别人的念头。

  哪晓得那些姑娘们添油加醋,管也管不住,她们肆意发挥,商券被讲的神乎其神,已经超出他的想象力了。

  更想象不到的是,那些没钱买商券的人,却开班教学来挣钱。

  街上碰见熟人,不谈十四行商券,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!

  有些青楼头牌甚至说,不买十四行的商券,恕不接待!

  秦淮河的那些姑娘们更是厉害,接待恩客的时候,只收商券,不收现银。

  商券可以随时原价卖给十四行,还能从老鸨那里拿到返利,这比现银挣的更多。

  还有2个姑娘打起来了,互相揪着头发,小短腿互相蹬着。

  因为商券是配额制的,一个青楼只有固定的数量,商券不够用了,姑娘们卖得多了,却没有商券,抢来抢去互不相让,就开始打架。

  一张商券是2两银子,数量不够了,只能每张加200文从外面买,然后姑娘们再加300文卖出去。

  商券可以原价退,也可以加价卖,不卖的话,等年底还有利息,如此一传十、十传百,终于打消了有钱人的顾虑。

  有一个纨绔子弟,脑子更灵活,从姑娘们手上囤了不少商券,然后又转手卖出,挣到利差再去青楼消遣。

  这相当于白嫖。

  而姑娘们也高兴,挣到了双份钱,要是这个月得了销冠,又能拿到一笔钱。

  江宁这个地方,是商券卖的最多的地方,因为江宁府推官的女儿方菱华从方皇后那里拿到了秦邦的画像,倒是着实有些动心,有钱人家的小姐对纨绔子弟看多了,反而起腻,一眼瞅见一个民间的俊俏小生,那眼神纯纯的,又傻傻的,一下子就把芳心勾住了,她知道这个商券是秦邦弄的,便号召父亲同僚家的女儿们都来购买。

  不过方菱华和秦邦都被一件事情蒙在鼓里,那就是秦邦的画像被方皇后“美颜”过了,方皇后让画师把潘安、宋玉的颜容,取其部分,画在了秦邦的身上。

  一个亿的商券很快就卖完了。

  一些还来不及买的达官贵人后悔不已,多方打听还有什么地方可以买到。

  听到这个好消息,十四行的张三都乐坏了,他极力建议秦老大再印制一些商券去卖,反正都是些纸,多印些就多挣钱。

  秦邦却否定了他的建议,说:“接下来,我们要干一件事情,派出100个人出去,在闽浙南直隶一带去回收商券!”

  “好不容易才卖出去,为何要回收,简直是做无用功!”张三不解地问道!

  “你们只要打听到,谁愿意原价退回的,一律给收回来,有多少收多少!其他的你们就不要管了!”秦邦对下面人斩钉截铁地说道,“不要再来问我为什么?”

  众人也只能听秦邦的安排,谁让他是老大呢!

  陆陆续续地收回不少商券。

  秦邦还指示道,商券销路不好的地方,允许3两银子一张收回。张三心里很委屈,2两银子卖出去的,现在却要3两银子收回,估计秦老大精神有点问题了。

  市面上的商券越来越紧俏了。

  大家都囤在手上不愿意卖,生怕自己卖吃亏了。

  那些原价退回的人,是家里急着用钱,不得已而为之,现在知道了2两买的,3两有人收,后悔死了,回家心情不好,就和老婆打架。

  越是没人卖,商券就越值钱,市场上被人炒到10两银子一张了。

  这次发行总得来说是成功的。

  按照2两银子的回购,收回来了四分之一。

  如果3年内,商券的价值能维持在10元上下,把收回的商券再卖出去,又是一大笔钱。

  至于十四行的人,总是催促他增发商券,他觉得还为时过早。

  毕竟物以稀为贵嘛!

  《道德经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物或损之而益,或益之而损,意思是:有些事情,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;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。这句话,秦邦还有些印象,记得是高三语文的课外阅读里有这样一篇。

  何时增发商券呢?只有等到火器所成立,需要钱的时候才能增发。

  浙江布政司说的话在他耳边又响起:

  “若价值降低,当令其赎回商券,若价值增高,则无虞也!”

  布政司说的太对了,这句话,秦邦一直记在心中。

  这三年之内也必然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。

  一旦资金链断裂,则会陷入万劫不复之渊。

  目前造大船和造火器的钱够了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3bqg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3bq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